易中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全本小说网www.qb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
内容简介:
在上一集讲到魏延谋反一案有三种说法,一种是《三国演义》的说法,诸葛亮料定魏延会反,一种是张作耀先生说的,诸葛亮就是要逼反魏延,第三种说法就是杨仪等人假传丞相遗命。然而这些说法要么是小说家言,不足为信,要么是没有足够的证据,由此魏延一案显得更加扑朔迷离,魏延谋反一案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还得把视线再次回到诸葛亮的遗命上,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要下达一个让魏延断后的遗命呢?有人又提出说是因为诸葛亮与魏延在军事路线上有分歧。
魏延曾经向诸葛亮建议过子午谷奇谋,这个子午谷奇谋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北伐战略,跟当年韩信的暗度陈仓没有区别,全都危险万分,但是打仗贵在出奇,出奇才能制胜。令人不解的是,诸葛亮口口声声要北伐,然而魏延提出的这个的子午谷奇谋,他最终却没有采纳。因此历史学家们便争论不休。有人认为诸葛亮过于谨慎坐失良机,也有人认为魏延的计谋风险太大无法实施。那么,易中天先生这样看待这个问题?他又有什么不同于前人看法呢?
北伐,是刘备死后诸葛亮最重要的事业。然而他的北伐,正如历史学家田余庆先生所言,是“积年无成”。易中天先生认为,诸葛亮的北伐其实是不可能成功的。原因有三个:曹魏非速亡之国,益州非进取之地,诸葛非将略之才。那么,这三个原因诸葛亮清楚吗?如果清楚,他又为什么还要坚持北伐呢?
诸葛亮的政治账是把蜀国内部的矛盾转移到战争上,然后靠北伐来振奋蜀国的士气,更重要的是诸葛亮一直对他的政治理想耿耿于怀,不肯罢休。而作为蜀国后期惟一的猛将魏延,很可能就是他死后的北伐继承人,那么诸葛亮为什么在临死之前,没有把北伐的接力棒交给魏延呢? 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讲述品三国之《以攻为守》。
北伐是蜀国的重要事件之一,魏延则是蜀国后期勇冠三军的猛降之一,而且魏延是坚决主张北伐的,坚决主张消灭曹魏的,然而诸葛亮在临终前,设有把北伐的接力棒交给魏延,是诸葛亮不信任他,还是其中另有隐清呢?请继续关注《易中天品三国》之“以攻为守’
在上一集中讲到,魏延谋反一案有三种说法。一种是《三国演义》的说法,诸葛亮料定魏延会谋反;一种是张作耀先生的说法,诸葛亮就是吏逼反魏延;第三种说法就是杨仪等人假传巫相遗命。然而这些说法,要么是小说家之言,不足为信,要么是设有足够的证据,因此,魏延一案显得更加扑朔迷离,魏延谋反一案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还得把视线再次回到诸葛亮的遗命上。那么诸葛亮为什么要下达一个让魏延断后的遗命呢?在诸葛亮遗命的背后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隐清呢?厦门大学易中天教授作客《百家讲坛》为您讲述品三国之“以攻为守”。
易中天:魏延这个案子里面有一个疑点,就是诸葛亮病逝前召开的榻前会议,为什么要作出那样一个决定,什么决定呢?“令延断后,姜维次之,着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就是魏延如果不听命令的话,不肯段后的话,部队自己出发,不要管魏延了。诸葛亮为什么要作这样的一个决定?历史上有三种解释:第一种说诸葛亮料定魏延会反,这是《三国演义》的说法,《三国演义》是小说,不能当历史看,千万别把《三国演义》当历史。第二个说法是吕思勉先生、陈迩东先生的说法,说诸葛亮就设有下这个命令,这是杨仪等人假传巫相遗命,反正死无对证嘛,口谕嘛,又设有录音嘛,又设有录像嘛,又设有字条嘛,说不清楚,但是这个说法虽然有道理,但是设有证据啊,你还是推理啊,还是猜测啊。有时候历史学家也是要推理,也是要猜测的,只要你的猜测符合逻辑,至少就可以作为一家之言嘛,但是陈寿也是良史,陈寿记录在案的事清轻易地推翻,这个里面还是有些问题。那么我们剩下的问题就只有第三种选择了,就是诸葛亮确实下达了这样一个命令,为什么呢?张作耀先生《刘备传》的解释是,诸葛亮和魏延在军事路线上有分歧,那么这个说法有证据呜?有。证据在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