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战败的根源:为什么大清不能打一场持久战? (第3/14页)
黄治军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全本小说网www.qb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
对海城的第三次反攻开始了。统帅着八万大军,吴大澂胜券在握,来到前线后,吴大澂很快显露出一个没带过兵的将领的特质:他把战术问题全部交给幕僚处理,对战场情况的掌握全靠听汇报,吴大澂认为自己既不需要上战场视察敌情,也不需要到阵前激励士兵,主帅嘛,自然是要运筹于帷幄之中。
而接下来做的事情,显露出吴大澂同志不仅不是一位熟悉战场的军事将领,还是一位浪漫的书生。
他集中精力做好了以下两件事情:
第一,请一位著名的算命先生算出哪一天能克敌制胜,定好发动总攻的良辰吉日。
然后,吴大帅亲自动笔,给海城里的日军写了一封信,通告日军他即将亲率大军杀入城内,一旦大军入城,日军将被杀得片甲不留。所以他特意在海城外立了免死旗数面,如果你们走出来,跪到旗前,我就法外开恩不杀你们了,送你们回国。
吴大澂说到做到,派人在海城四周的山上插上多面白旗,上写一个大大的“吴”字,在吴大澂看来,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等日本人前来跪拜了。
吴大帅等了几天,却不见日军出来受降,他失望了。于是等良辰吉日一到,他令旗挥动:进攻!
接下来的结果要令吴大澂更加失望。
一个天真的书生带着一群乌合之众,结果就可想而知了。战斗打响后,六万“湘军”中真正上了前线开了枪的只有两万人而已,而协同作战的另外近两万名八旗军经历过两次反攻失败,对日军产生了畏惧心理,只敢远距离放炮。
第三次反攻海城的结果是:清军战死几百人,海城日军战死三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