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第2/3页)
保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全本小说网www.qb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
不过,小说的情节基本连贯,有些地方还很吸引人。尤其是看到昔日战场上的那些地名时,我特别有感触,那些地方我们曾经那么熟悉,但现在早已被人遗忘,无人提及了。
作者用十分简洁的语言描述了近距离战斗的场景,军旅生涯的点点滴滴,还有战友们的音容笑貌等,有的地方虽只是一带而过,却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人感到十分真切,犹如身临其境。故事的脉络随时在变,有些事件彼此串联,又彼此分离。作品从头到尾没有统一的线索,完全是一块块意象的拼接,颇似蒙太奇手法。当然,你也可以说这是一部结构不严谨、脉络不清晰、概括性不强且存在明显思维短板的作品,作者心有余而力不足。
例如,明明都是写侦察排,前一页形容他们骁勇善战,令敌人闻风丧胆;可到了下一页又把他们描述成全世界最瘫软无力、最弱不禁风、最无精打采的人。甚至还把其中一些人写成鬼魂,悲伤地出没在丛林、黑暗的角落和噩梦里。战士们最后全都死了,只是死法各不相同。可是,接着,你又看到他们成群结队地在街头游荡,在战后过着惨淡的小市民生活。
最终,作品里的人物同作者本人一样,都陷入了深深的迷惘。这是为什么呢?难道是因为他们都再也无法回到遥远的过去?战前,他们都曾经有过那么快乐的日子,那么诗意的童年,还有青梅竹马的女朋友,有梦幻般纯洁的理想和信念。说起来真是令人感到悲哀,他们曾经是最好的恋人,却又注定永远孤独。他们不仅失去了年轻时候的伴侣,还失去了爱的能力,还要继续在阴影下一天天老去。
尽管作品以“我”的口吻来叙述,但实际上作者可能把自己化身为其中的诸多人物,不过,他到底更像谁呢?是某个侦察兵还是某个鬼魂?又或是埋在丛林深处的骨骸?他是那个来自良好的家庭,后来被战争断送了学习机会的人呢,还是那种曾经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却又充满偏见的人?我实在弄不清楚。
我只是明白了为什么他不想办法出版自己的手稿,明白了为什么他托付给一个哑女来保管,那完全是因为哑女绝对可以为他保守秘密,他相信随着岁月的流逝,他在手稿里表现出来的那些混乱的思绪也将沉入历史的废墟。他不在乎那些,因为他不是为了出版而写的,他写那些东西只是因为他非写不可,他要借着纸来思考。
慢慢地,我开始用一种随意的、简单的方式来阅读那摞厚厚的手稿,我不管页码顺序,不管它看起来是否连贯。我一页页地看着,有的纸上就是一封信,有的是从笔记本里掉出来的一页日记,还有的是准备给报纸和杂志投稿的草稿。我把它们合并起来,然后一页接一页地读下去。我发现其中还有几张照片,几首诗,几张手抄的乐谱,几张简历,还有勋章证书、伤残证以及一副不太完整的、破破烂烂且脏兮兮的扑克牌。
这种随意的阅读方式有助于我了解作者。我现在觉得,眼前这部作品出现了另一种全新的样貌,展现出作者生活的真实而非虚构的一面。
我重新按照自己偶然得到的顺序将它们编排了,只抽去了其中一些字迹模糊,或字迹潦草而无法阅读的部分,以及重复书写的部分,还有那些涉及他人隐私的书信和他摘抄的很隐晦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