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妖必能沟通,以缪斯的名义!” 张宽的《香格里拉围城》 (第3/3页)
江晓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全本小说网www.qb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
1993年他在《读书》杂志发表了《欧美人眼中的“非我族类”——从“东方主义”到“西方主义”》一文,在国内产生了很大影响,次年又发表了《再谈萨伊德》,后来又作了《萨伊德的“东方主义”与西方的汉学研究》等演讲。尽管西方的所谓“后殖民批评”此前已经有学者在国内作过介绍,但没有引起太大的反响,而张宽这些文章却适逢其会,使得“后殖民批评”在国内着实热闹了一阵。
所谓“后殖民批评”,有时也被称作“第三世界批评”,主要是一批来自第三世界、现在又在西方高校教书的学者鼓捣起来的,萨伊德是他们的代表人物之一。这些人在西方世界生活,用西文写作,在西方的刊物上发表见解,却声称要做“东方”(或第三世界)文化和权利的代言人。张宽认为这些人没有资格代表第三世界,“作为第三世界文化的经营者,他们缺乏合法的营业资格执照”,让人觉得他们有盗用名义之嫌。
萨伊德主张,长期以来“东方”的概念一直被西方人扭曲,所以要清算,但是真正的东方究竟什么样子,他却又拒绝回答,他宣称“描绘一个真实的东方形象不是《东方主义》一书的任务,而且这也超出了他的兴趣非能力”。他甚至提出“东方不是东方”——这世界根本无所谓东方西方。
张宽认为,“后殖民”(postcolonial)也是一个似是而非的概念,“与其说我们处在一个后殖民的时代,还不如说我们处在一个新殖民的时代”,因为西方列强仍然在干着殖民时代的事情,只是采用了新的手段而已。他还认为,中国“五四”以来对自己文化传统的反叛,很大程度上是移植欧洲启蒙话语的结果,而欧洲的启蒙话语中也包含着殖民话语,许多中国学者对此却缺乏警惕。
话语权的争夺,似乎是上面这些争论的关键。张宽在一次国际会议上作了报告之后,德国汉学家顾彬私下对他的发言全盘否定,理由是德国汉学家从来都是熟读孔孟圣贤之书的,与列强的殖民扩张没有任何关系,而张宽自己才是西化的。张宽悻悻然地表示:“结论只能是:德国汉学家代表中国文化传承,张宽代表西方殖民主义、文化霸权主义。”——他把这篇文章的标题取作《后殖民批评的吊诡》。
原载2008年8月21日《外滩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