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啸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全本小说网www.qb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
纳吉布拉和其他阿富汗领导人走下检阅台,走向苏联军人队列,把写有“表示感激的阿富汗人民谨赠”字样,系着蓝色带子的金质奖章授予一批苏联军人。这时,远处传来一道命令:上车。在军乐声中,苏军队伍排成纵队,沿着通向萨兰山口的道路徐徐行进。
当天的撤军是在没有受到阿富汗游击队骚扰的情况下顺利进行的。5月16日凌晨,苏军第66独立摩托化步兵旅和第15特种作战旅及配备的作战装备和技术保障装备出现在了萨兰山口。苏军纵队行军的组织实施非常成功,没有发生道路交通状况和抛锚等情况。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合成纵队行军通过萨兰山口是非常复杂的任务。由苏联专家设计建造的萨兰隧道长2600多米、宽6米、高5.25米,是亚洲最长、海拔最高的公路隧道之一,更是苏军进出阿富汗的战略咽喉。阿富汗战争期间,苏军重兵把守隧道,在隧道入口两端架设障碍物来对付马苏德游击队的袭击。由于隧道内没有通风设备,车辆在其中行驶产生的大量一氧化碳废气堆积,往往会造成严重后果。1980年2月,苏军第381防空导弹旅纵队行军通过萨兰隧道向喀布尔方向开进,由于行驶在前面的“圆环”防空导弹发射车发生故障停在了隧道内,跟随其后的装甲车辆停车后没有关闭发动机,结果发生有人因一氧化碳中毒而死的事故。
最严重的事故发生在1982年11月2日。满载军人的苏军车辆通过萨兰隧道时,一辆阿富汗油罐车逆行而来,撞上了军车。油罐车瞬时爆炸,汽油被引燃,熊熊大火席卷狭窄的隧道。苏联军车连锁爆炸,温度急剧上升,整条隧道内弥漫着致人死亡的一氧化碳,造成了世界上死亡人数最多的交通事故。苏联官方没有公布伤亡数据,但外界估计死亡人数恐怕在1000人以上。为了防止在撤军途中再次发生惨剧,驻阿富汗苏军装备副司令科罗列夫中将和提出安全使用萨兰隧道的苏联专家委员会代表共同检查了行军纵队通过隧道的安全措施落实情况。具体措施包括,当150至300辆履带式和轮式车辆组成的行军纵队通过萨兰隧道后,就要中断通行1.5至2小时,以利于隧道的强制通风。严密措施之下,全部撤退苏军安全通过萨兰隧道,没有任何意外情况发生。
由于这是首批回撤的部队,联合国观察小组成员及一些外国记者,一直随同这支部队行进以便检验苏联撤军行动的真实性和记录撤出的人数;又由于苏军已事先同马苏德领导的游击队达成了协议,所以沿着这条路线回撤的苏军没有受到太大的损失。他们共行进10天,行程500余公里,最后顺利地回到了国内。
驻阿富汗苏军第一阶段撤军从5月15日开始,至当年8月15日结束。在西部方向,苏军撤回了85支部队,向阿富汗政府军移交了45座军营和89个哨所。在东部方向,苏军从阿富汗的12个省撤出。这段时间里,共有110辆坦克、1026辆各种型号的步兵战斗车和装甲运输车,346门火炮和迫击炮,48辆防空车辆,3728辆汽车和移动式武器装备,以及103辆特种车辆撤回到苏联境内。苏军地面部队和陆军航空兵全部从阿富汗贾拉拉巴德、坎大哈、加兹尼、昆都士等地撤出,空军的14架飞机和207架直升机同时撤回。
1988年6月29日,驻阿富汗苏军第40集团军政治部主任扎哈罗夫少将宣布:到6月28日,已有3.2万名苏军撤出了阿富汗。在阿富汗境内,已有18个省不再驻有苏军。
1988年8月14日,驻阿富汗苏军第40集团军司令员格拉莫夫中将宣布:到8月14日止,苏军有5.7万人已撤回国内,提前完成了撤军一半的任务。目前,阿富汗已有25个省没有任何一名苏联军人,留在其他几个省的苏军将在1989年2月15日前撤出。
如同此前希克马蒂亚尔的声明,苏军撤军期间阿富汗游击队并没有停止进攻,反而加大了攻势。当驻加兹尼的苏军撤出时,阿富汗游击队用大批兵力切断了加兹尼至喀布尔的道路,加兹尼的苏军不得不绕道加德兹再返回喀布尔,然后才踏上回国之路。
1988年6月15日,盖拉尼接替希克马蒂亚尔出任“七党联盟”主席。6月19日,“七党联盟”正式任命12名内阁成员,宣布临时政府开始运作,并派兵西进猛攻喀布尔,夺取了喀布尔市郊的6个哨所,随之又向南北伸展,相继占领查希尔省省会卡拉特和帕尔万省的米特拉姆。8月1日起,阿富汗南部重镇坎大哈的苏军开始撤离,西部的信丹德、赫拉特和北部的昆都士地区的苏军也采取了行动,而且苏军开通了西部由赫拉特至国内的撤军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