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声
毕淑敏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全本小说网www.qb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
中国人在公共场合讲话的大嗓门,几乎和随地吐痰一样,成了国际上对我华族大加诟病的地方。舆论一边倒,好像都是文明教养的问题,其实有些不公平。我在美国听到一位对语言学颇有心得的女士说,外文的单词,口唇的运动是连续而轻微的,所以很适宜细语,但汉语的构成是以字为单位,各自为战,每个字都有特定的意思,一个个拉着手往外蹦,各司其职、马虎不得。单兵作战,每个都要咬得清清亮亮,其中的时态和语气非得音调高低起承转合地相配,所以操汉语的人,讲话的声音就不由自主地要大。这对于不同的语言来说,只是表达方式的不同,并无高低贵贱之分。如果把音调的差异人为地打上“高雅、低俗”,既不科学也不公平。
我佩服这种见解,考虑到我们的国情,不必跟在外人身后一个劲儿瞎起哄,好像只要说话的声音大了点儿,就是类人猿的亲戚了,这更多是一个语言发音的技术问题,而不是文明进化和教养的问题。抓住不放,就有文化沙文主义之嫌。
我们还是要提倡在公共场合的悄声。尤其是手机的普及,也让语言噪声大大地普及了。一次我在地铁,近旁一位小伙子大概和女朋友吵架了,先是不可一世地狂啸,然后是奴颜婢膝地讨饶。可怜一车厢乘客都被迫成了一幕蹩脚广播剧的听众。车厢里特热特挤,加之凶暴斥责和谄媚求情的噪声,让众人生理心理备受煎熬。
手机响了,通常是要接的,这是礼貌也是配备手机的用意所在,但在公众场合就要有所节制。我怕在公共场合听到老板对下属下指令的那种威严,让近旁的人也不由得打个冷战。也怕听到下属对上级的那种略带阿谀的服从,觉得有损人的平等和尊严。我不喜欢听嗲声嗲气的撒娇,觉得这属专有隐私,你有表达的权利,我也有不受骚扰的权利。我更不喜欢大声喧哗、颐指气使,总觉得有虚张声势的炫耀和色厉内荏的浮躁。当然了,我也能充分理解回话人特殊的处境和语境,比如姑娘小伙儿正在热恋,一语不合就要分手,那刻不容缓的挽救也属十万火急,上司的命令当然要唯马首是瞻,不然好不容易找到的工作就可能被炒。凡此种种,都情有可原。在我等外人看来是过分的语调,也许正是一种必须。这可怎么办?公共的礼仪需要照顾,但个人的需求也应满足。
首先想到手机要进一步提高质量,让任何微小的语音变化都可以清晰地传达,考虑到汉语传音的特色,要有更利于悄声说话,才能让人降低分贝,共享空间的宁静。再者我很希望手机有一个新的设置,当铃声骤然响起时,如果是在不宜答复或是长话需要短说的公共场合,受话方只需轻轻一点,就能自动发出信号,让对方得知此间还有他人,难以惯常的口吻回话。公众的利益大于个人的利益,受话人的声音需符合公共规范,请发话人给予理解和体谅。
悄悄地说,希望能成为一种约定俗成,从此,我们更清静、更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