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静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全本小说网www.qb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武士来说,好的武器防具千金不换。要说起日本的武器,估计大家立刻就会联想到刀——日本刀。
日本刀是世界三大名刀之一,刀体弧度优美是它的特色。但是在古代,日本刀的刀体并不是现在这样的形状。后来随着平安时代马上战争的普及,人们发现,在骑马作战时,比起反作用力过大的直刃刀,利用了战马速度的弧形刃更为好用。于是,一种带着漂亮曲线的骑兵刀应运而生,这就是“太刀”。到了战国时代,马下战争盛行,适用于新作战方式的“打刀”登上了历史舞台。打刀的特点是弧度浅,刀刃朝上,使用者只要抓住刀柄、轻轻一扭腰,就能拔刀出鞘。如果说曲线优美的太刀是女神、弧度硬朗的打刀是壮士,那么“萌娘”这一称号非小巧的肋差莫属。肋差是指长度在30~60厘米间的短打刀,武士们一般随身佩戴两把刀,其中一把便是起辅助作用的肋差。
说到日本刀,还不得不提一件名器——妖刀村正!首先,要纠正一个错误的概念。村正不是一把刀,而是一类刀。村正全名千子村正,是一个活跃于伊势桑名(今三重县桑名市)一带的铸刀家族。该家族以自己的名字注册了商标,所出品的刀都叫村正。由于村正家族对产品质量把关严格,锋利的村正刀在市场上一向很有声望,成为武士购刀时的热销产品。但也因为它太过锋利,被世人冠以“妖刀”之名。说起来,“妖刀”这个封号还是德川家康亲赐的。德川家康的祖父松平清康在战场上被杀时,对方用的刀是村正;德川家康的父亲松平广忠被人砍伤腿时,对方使用的也是村正;德川家康的嫡子信康被织田信长逼着自杀时用的还是村正;最后,德川家康在关原合战中看到村正还有自己受伤的手指时,心里对村正的忌讳达到了极点。数次的巧合让德川将军不得不多想,他斥村正为妖刀,下令严禁村正,使用者一律处以极刑,村正的凶名便由此传播开来。
日本刀是进攻的利器,铠甲则是保命的重要工具。铠甲种类样式繁多,这里只说一种——当世具足。这套铠甲里各种保护套件一应俱全。除了全身穿戴的甲胄外,还有保护面部的“面颊”、保护肩部的“当世袖”、保护脚部的“佩盾”、保护小腿和膝盖的“胫当”以及保护手腕的“笼手”等七大防具。这些防具构成了当世具足的基本配备。在此基础上,武将们为了彰显身份,一般会加入某些独特的个性元素。比如德川家康的重臣本多忠胜的具足就顶着个大鹿角,刻着令人恐怖的狮像,而伊达政宗的具足上则挂着个大大的新月标志——据说这还专门请人设计过,这个新月不会妨碍佩甲者挥刀。
伊达政宗的“当世具足”
<img src="/uploads/allimg/200603/1-20060315543b25.jpg"/>
武士除了配备刀、铠甲外,还要准备马、弓箭、枪等。中世时,马上战开始流行。一个骑马的武者除了自身穿戴铠甲外,还得为马提供保护。战马身上披挂着由铁片和皮革、麻布编成的马铠,脸上罩着铁制的护面。骑马武者出战时,会有数名随从跟随,基本编制为:“枪持”负责拿武器;“口取”负责照料马匹,在行军时负责牵马;“从者”是侍奉主人的侍从阶层的武士;“荷物持”是搬运武者行李的挑夫。
同“武装到牙齿”的武士相比,普通士兵的武具就很单薄了。普通士兵多是那些被征召来服兵役的足轻或农民。足轻类似于现在的民兵,平时务农,战争时则应召入伍。他们根本没有经济实力置办这一身行头,军方也不会送新军装,得自己准备上阵笠(竹木制的战场用斗笠)、皮铠(贫农穿的是纸糊的铠甲)、草鞋等基本的装备。为一路行军考虑,参战者还得带上兵粮袋、睡袋、水壶和手巾等零零碎碎的生活用品。自然,农民兵也没钱去购买武器。对于这一点,德川家康就曾经表示,随便拿个什么都可以,关键是人要来,重在参与嘛。所以,古代战场上,刀、箭、枪、铁锹、镰刀、锯子、斧子等“十八般兵器”那是样样俱全。
除了武器和防具,战场上还有许多有着特殊用途的工具。比如,用于标记敌我的“旗印”和“马印”。旗印上一般会印有象征自己势力的标志。在标志的设计上,诸大名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意和审美。比如武田信玄设计的风林火山旗充分显示了自己文化人的身份,旗上印的是中国兵书《孙子》中的一句话:“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故称风林火山旗。上杉谦信的旗印为“毘”,取自佛教护法毗沙门天的首字,祈求的是“菩萨保佑”。马印显示了带队将领的位置,由一直跟随在马后的侍者举着,所以称马印。战场上,为了指挥军队,“采配”、“军配”也是必不可少的。这两样都是指挥大军行动的,前者同拂尘有点儿相似,后者形同小号的芭蕉扇。根据采配和军配的不同挥舞方式,主帅可以将前进、撤退等移动意图传达至全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