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山村办学校 (第2/3页)
余晖霞美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全本小说网www.qb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
这件事情又给曾老师带来了一个大难题。为了完成入学率,达到大部分儿童都能到校读书,这个任务是个非常艰巨的任务。
曾老师为了完成任务,也把此项工作看做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他一边自己抽时间去做家庭困难的学生家长的工作,一边又协同专管教育的那个青年干部一起上门去说服动员。曾老师向这些不愿意入学儿童的家长耐心地宣传学文化的重要性和没有文化的苦楚和难处,要他们想一切办法,让自己的孩子能够到校读书。可是,再怎么苦口婆心,仍然有不少适龄儿童得不到学习的机会。家长说,必须让他在家带小弟弟或者小妹妹,要不就必须帮着家长做家务,还有的要孩子上山打柴拾草,说离了孩子大人没有办法种地,再说,土地包产到户,哪个能不顾自己当前的实际情况呢?
曾老师的作息时间安排得十分紧密,他要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批改作业,自己早上比谁都起得早,晚上比谁都睡得晚,他必须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去找村里的负责教育的干部一起去动员不能入学的儿童家长,好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好说歹说,就会又有几个孩子来到学校读书了;无奈的是,有的人家真是不好说服;有的甚至蛮不讲理,但仔细想想,人家说的也有些道理。有的家长说,俺的孩子就是我们这个家离不开她的大忙人,除了带小的,还能在大人农忙时帮着做饭,喂猪,拾柴火等等,总之,孩子虽小,也能帮着大人做不少大事小事。还有的家长说,读书没有用,说咱穷人不需用文化,识字也得干活,大文盲也照样种庄稼。
也罢,谁能替老百姓想的这么多啊,当官的又有几个能真正看到弱者的难处呢?曾老师面对的是多少有知识的聪明人呢?有时候,他也只能是面对现实,对农村的事儿回报上级时不得不有点儿瞒着掖着的行为。
曾老师的家属在附近的镇上工作,他已经有两个孩子了,孩子都是在姥姥家让姥姥给照顾着的。
曾老师吃住都在学校附近村里给盖的一间简单的草屋子里,这里又是卧室,又是办公室。他还在老百姓的帮助下,自力更生找些木棍在这间小屋子的旁边盖了一间简易的小厨房,在村里边找一个内行的村民帮着磊上一口小灶,自己做饭吃。看起来,曾老师的生活很朴素。
曾老师每个星期在此地上了五天半的课程,星期六的下午,他就骑着自行车到镇上和家人团聚。
根据上级的通知,曾老师又接受了一个新的任务,白天教适龄儿童七——十周岁以内的孩子读书,晚上必须负责扫除年龄在十周岁以上——二十五周岁以内的青少年文盲。
这个扫盲任务很艰巨,扫盲对象基本上都是些社会青年人,他们的队伍很庞大,思想也很复杂。可是,他们的共同点就是,大家非常需求文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