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铢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全本小说网www.qb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
张得军回家大闹一场,本想闹出自已身世的真相,但结果是让他崩溃的,事实再次证明了他是老张头两口子亲生的,只是他们不把他当成亲生的对待而已,他满心愤懑的离开了,摸黑走了很久的夜路,快天亮的时候,搭到一辆车,回到了工地上,他借故生病,白天没有出工,躺在工棚的大铺上,他瞪着眼睛想了很多,他恨父母对自已的不公,越想越恨,突然想起歌舞厅的赵哥对他说的一句话“你一穷二白的,再遵纪守法,谁会拿你当人?”,当时他不以为然,现在想起却觉得这句话就是至理名言,他想“我也是个正常人,又不比别人缺鼻子少眼睛的,凭什么就要被人轻视,别人可以要这要那,我却什么都不能要,因为我什么都没有,谁都轻视我,连自已的父母都贱待的人,活着还有什么意思”,这个想着想着,一个念头在他的脑海中萌生了,他想“我要出人头地,报复所有人!让轻视我的人,只有仰望我的份,我要挣很多钱,等我有钱了,就去找淑荣,她是唯一给过我爱和尊重的人,我不管她是嫁人了,还是怎样了,都要跟她在一起,让她过上好日子;等我有钱了,就回镇上起一座高楼,让那个看不上我的老东西,后悔到哭!”,他跟突然开悟了似的,一骨碌从通铺上爬起来,直接找工头辞工去了,辞了工地的活,张得军把通铺上的行李卷起来,夹着直接扔在了工地不远处的垃圾堆里,就好像扔掉了他颓丧的过去,一个人决绝的向前走去。
一个人的转变,往往都是现实触发的。这种触发有的来源于人生际遇,有的来源于原生家庭的激励或伤害,张得军是后者,要问他的亲爹老张头为何同样是亲生骨肉,为何如此天差地别的对待,其实也不能全看成是他的偏心,老张头一生养育了六个子女,三儿三女,他是传统的重男轻女型,喜欢儿子,认为女儿将来都是别人家的人,付出多少都是白搭,对三个儿子一开始都很重视,养育六个子女的负担不轻,为了生活,老张头东跑西颠的也吃了很多苦,还背景离乡去外地谋生过,老张头脑子不笨,人也挺钻研,会几门手艺,什么木匠、瓦匠、厨师、日常修理的活都能干,常年不闲着,要论过日子,他是把好手,就是天生一副倔脾气,有点像茅坑的石头,又臭又硬,在家说一不二,几个子女的性格几乎都随了老张太太,温顺柔和得多,唯独老二张得军从小就犟,不爱读书又时常闯祸,从小就挺操心,老张头对这个儿子是不太喜欢,指望着他长大了会有所改变,但张得军渐渐大了以后,性格愈发偏执,凡事不听劝,父子两人有时就像针尖对麦芒,谁也不服谁,予盾日久渐深,后来就变成彼此很深的偏见,老张头认为就张得军那副犟性,自已混不到媳妇,所以张得军回家借钱,他全然不信,全当成了张得军回家诓钱的借口。至于为何大张旗鼓的为三儿子张得强张罗婚事,用现在的话说,是他有点媚强。这得从老三张得强找的对象说起,老张头的三儿子张得强师范中专毕业,回到镇中学当了老师,被同是中学老师的季兰英相中,没多久两个人就谈起了恋爱,感情发展的很顺利,谈了几个月恋爱,就都各自领回家,见了家长,开始谈婚论嫁了。这季兰英虽说快奔三十了,在当时是个老大姑娘,比张得强大了四岁,但在小镇上还算是个有家世背景的,她是镇综合办季主任的独生女,季主任在镇政府的官衔级别仅次于谭镇长,所以老张头对于这门亲事,心里是一百个满意,他一辈子在底层摸爬滚打的讨生活,深知底层人的艰辛,一心希望自已的子女以后都能跃升一个层次,自已的几个女儿,谈婚论嫁时,也都尽量择了本地日子宽裕的人家,他大儿子张得华本来有个青梅竹马的知已,后来粮库主任想把自已的小姨子介绍给他,到家里来提亲,张得华本身不同意,但拗不过老张头,最后只能顺从,娶了粮库主任的小姨子,粮库主任的小姨子是个精细厉害的主,平时把张得华拿捏得死死的,把持着家里的一切,老张头虽说也得不到多少大儿子的孝心,但他坚持认为这门亲结对了,毕竟沾上了一点权势,轮到小儿子的亲事,他简直有点喜出望外,觉得已经差不多触碰到了小镇上的权利巅峰,于是从张得强和季兰英订婚的那天起,就开始马不停蹄的张罗起来,不惜拿出血本,又盖房又置家具的。
张得军径直去了歌舞厅,找到赵哥说“赵哥,我想好了,决心跟着你一起干”,赵哥有点意外,看了看他,说道“你小子走了几个月,冷不丁又回来了,唱的哪出啊?遇到难处了?可我现在不缺人啊”,张得军又坚定的说“赵哥,你说得对,我什么都没有,没人拿我当人看,求你拉兄弟一把,就算刀山火海,你不嫌弃,我都敢跟你闯”,赵哥看他决绝的眼神,脸上泛出一丝笑意,拍拍他的肩膀说“想通了?还是那句话,看在你曾帮我挨一记的份上,我带着你,不过,你要想清楚,沾了就回不了头了,而且还要守这行的规矩”,张得军没有犹豫的说道“以后我都听赵哥的”,从那天起,张得军便走上了一条不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