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尔维亚·毕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全本小说网www.qb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
[11] 1912年12月,安德森经历了一次精神崩溃,他消失了四天,人们发现他在附近的玉米地里漫游。之后不久,他辞去了颜料工厂总裁的职务,离开了妻子和三个年幼的孩子,从俄亥俄搬到了芝加哥,开始了创作生涯。1916年,他和原配妻子离婚,与田纳西·米切尔结婚。这场婚姻1922年结束,安德森以后又结过两次婚。
[12] 当时,阿德里安娜非常礼貌地提出几位杰出的法国作家的名字,斯坦因仍很不以为然,在此书删节的部分中,毕奇认为可能因为这些法国作家们没有对斯坦因表现出五体投地的崇拜。同时,她也写道,可能斯坦因并不真那么看不起法国作家,“她只是想开玩笑,她太喜欢开玩笑了。但我和阿德里安娜都不觉得这有什么可笑。”
[13] 庞德和乔伊斯都没有到花街上去拜访过斯坦因,所以,两位都没有得到过她的好评。斯坦因更把乔伊斯看作是她在文学上的竞争对手,她不止一次地说她1908年的作品《三个女人》是第一部对英语进行实验的作品,影响远大于《尤利西斯》,她还曾宣称过“二十世纪的文学属于斯坦因”。海明威在《流动的盛宴》中写到:“在我们是好朋友的那三四年里,我从来没有听到斯坦因赞赏过任何一位没有对她有过好评的作家……如果你对她提起乔伊斯,那你就永远别想再踏进她的门了,就像你在一位将军面前称赞另一位将军一样。”
[14] 那个时代在巴黎的美国人中,斯坦因和毕奇可以说是最著名的两位女士了,但是,斯坦因不如毕奇那样,真正被法国化,而且她的法文也不够好,虽然她曾经说过“美国是我的祖国,但是法国是我的家”,但是,毕奇觉得她从没有真正以法国为家。在这本回忆录中,毕奇删掉了这样一段:“格特鲁德对法国人视而不见,她像一个游客一样穿过他们的国家,带着乐趣地匆匆瞥过他们的住处和他们的生活,她所做的评论也都像出自游客之口:她是位永远的旅行家。”
[15] 威廉·迪安·豪威尔斯(1837——1920),美国现实主义作家和文学批评家。
[16] 乔·戴维森(1883——1952),俄国犹太裔的美国雕塑家,曾制作的雕像包括吉卜林、乔伊斯、罗斯福、萧伯纳、泰戈尔、惠特曼、斯坦因等。
[17] 乔伊斯和斯坦因曾经在1931年1月7日共同参加过莎士比亚书店的一次诗歌朗诵会,但是两人没打招呼。这次在戴维森工作室里的会面是他们唯一的一次会面,托克拉斯后来这样记录了这次会面:“西尔维亚过来问她(斯坦因)是否可以到房间的另一端去和他(乔伊斯)打招呼,因为他的视力很不好,她当然同意了……她后来告诉我她对他说:这么多年了。他说:是啊,我们的名字总是被人连在一起。她说:我们住在同一个区里。他没有再说什么,她就走回来和一个加利福尼亚人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