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青岛殖民地的东亚文化战略 (第2/7页)
大裳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全本小说网www.qb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
(▲私塾)
小国毓心思,岂能瞒得过丁永一。
丁永一轻笑,轻抚孙子的头,目光深远地看着小国毓。书房之中,再次陷入长久的沉默。
丁永一自己也清楚,让小国毓去吴家村私塾上学,并不是一个安枕无忧的好主意。但是,丁永一亦有自己的考量。无论德华书院,还是礼贤书院,学生大多是住校的。一想到小国毓,与洋人同吃同住,丁永一的心里就一阵翻腾。即便每天回家来住,他也不肯把自己的孙子,交给那些来自异国的洋人。
这种固执,来自于丁永一深藏于心底的愤怒与骄傲。
德国占领之后,市区内征地拆村,郊县外修建铁路。沿海渔村变成了新兴城市,经济高速发展,在巨大变化的背后,中国民众却付出血的代价。
丁永一密切关注着青岛殖民地的一切变化。《德属胶州官报》改名为《青岛官报》之后,他依然挤出家用,在集市上找换钱的小贩兑4马克,去德国邮政局预定。每张报纸拿到手上,都要在书房之中仔细阅读。丁永一清楚地记得,北墙书箱上那厚厚的一沓报纸中,一张《青岛官报》报道了“高密事件”。据德国方面统计的数字,中国方面死亡117人,伤107人。死者之中,二十多户全家被杀。而这,只是修筑胶济铁路过程中,一系列惨烈的流血事件之一。
(▲《青岛官报》)
德国靠武力推进模范殖民地的建设,遭遇了中国民众不屈不挠的抵抗。面对野蛮的武力镇压,却激发了普通中国人心中的爱国热情。加上义和团运动正如火如荼,许多青岛、胶州、即墨、高密等地老百姓自发进行抗德斗争,从而严重影响了德国在华利益的实现。中德两种文化之间的冲撞,变成了可怕的撕裂,使西方“文明使者”盼望的积极回应,变得遥远而艰难。